今天是世界淋巴瘤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恶性血液病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mcl,“套淋”)两种血液肿瘤在老年人群中高发。

数据显示,我国慢淋发病率为0.54/10万,而套淋约占中国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6%。由于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且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通常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

近日,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慢淋和套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两个亚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虽诊断难度高,凶险程度、复杂程度也较高,但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也开启了个体化诊疗的新篇章,尤其是不断涌现的靶向疗法丰富了患者治疗选择的同时,也不断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生存获益上给予了患者莫大信心。

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40%,其中,套淋患者生存时间10年以上的仅占8%,接受常规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30%,中位总生存期约为69.6个月左右。而慢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虽有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在实现长生存之路上仍“举步维艰”。

李建勇教授介绍,对于像慢淋和套淋等淋巴瘤,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慢淋是我们血液病中进展最快的疾病之一,而套淋兼具惰性和侵袭性的特征,虽然一线治疗的化疗、免疫化疗等手段一定程度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仍有不少患者效果欠佳,使疾病进展或复发。因此,慢淋和套淋的二线挽救治疗非常重要。”

当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即使是慢淋和套淋这样发病率较低的淋巴瘤,也可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例如单双抗药物,adc 药物,hdac抑制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car-t等层出不穷。其中,btk抑制剂作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靶向疗法之一,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发挥抗癌作用。

李建勇教授指出,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患者的期待已从“活得长久”逐渐升级为“活得长久,活得更好”。